2020-06-23 來源:教育部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我國醫學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在衛生領域相互依存性加強的背景下,醫學人才跨國界流動愈發頻繁和重要,醫學人才的質量成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存在較大不平衡🥻,醫學教育質量水平同樣存在較大的差異👰🏿,迫切需要加強醫學教育質量保障🔗👩🏼🏭,建立與國際實質等效的認證體系。
一🫃🏿、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的歷程
醫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保障人類健康的專門人才,承擔著“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神聖職責。如何保證良好的醫學教育質量是全社會特別是醫學教育領域共同關註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堅持中國特色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同時⚠️🕵🏿♀️,一批高等醫學教育領域的有識之士敏銳地意識到在高等醫學教育規模增加的同時🗜👩🦽,醫學教育質量是核心問題。在與國外同道交流中,醫學教育標準和專業認證的概念被引入中國,開始了中國醫學教育以質量求發展的過程。縱觀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以研究為支撐的起步階段(2002—2008)
2002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醫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課題組”對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2003版)》🖥、WHO西太平洋地區《本科醫學教育質量保障指南》和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所屬的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IME)《全球醫學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國家的相關標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對中國醫學教育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初步製定了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標準👩🏼🦱。2006年,課題組邀請WFME國際認證專家組,依據WFME《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對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高起點國際化開展了我國現代醫學教育史上第一所醫EON4校的專業認證工作。從此,百余年的中國現代醫學教育開啟了遵循教育標準辦學的新紀元🌦,這是中國醫學教育的裏程碑。
(二)以頒布醫學教育標準為標誌的規範發展階段(2008—2012)
2008年,教育部🧛🏻♂️、原衛生部聯合頒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並將其作為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依據。同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作委員會”),並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設立了秘書處,全面推進全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工作委員會依據中國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EON4進行了第一家本土化的臨床醫學專業試點認證🥥。在此基礎上,製定了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指南(試行)》,確定了認證的基本原則和工作流程,開始了中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三)以構建實質等效的認證製度為目標的創新發展階段(2012—現在)
2012年🤚🏼🙇🏿♀️,《教育部 衛生部關於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幹意見》(教高〔2012〕6號)提出,到2020年完成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首輪認證工作,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醫學教育實質等效的醫學專業認證製度💖🪵。2014年🚠,工作委員會啟動對2008版《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修訂工作,並於2017年頒布《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新版標準關註全球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對醫學教育提出基本標準和發展標準,為醫EON4校的持續改進指出了方向。
2018年🎣,工作委員會啟動機構認定申請工作。機構認定是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重要節點🧑🏼🎤。2019年10月WFME四位專家通過對工作委員會專家組在上海交通大學醫EON4認證現場考察和工作委員會年度全體會議的觀摩🧬,並通過和被認證院校、認證專家組🙆🏿♀️、工作委員會和秘書處成員的座談,獲得了中國臨床專業認證狀況的一手資料。最後,經WFME大會審議,做出了對工作委員會的認定結論:認定通過,有效期十年。WFME主席Gordon先生專門給工作委員會致信,對工作委員會“完美和高水平”的工作予以高度認可。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通過WFME的機構認定,標誌著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實現了與國際醫學教育認證的實質等效,是中國醫學教育史上又一個重要裏程碑。
二、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成效顯著
截至2019年底,工作委員會完成了106所院校的專業認證的現場考察和36所院校的前期考察🦵🏽,占全部應認證院校的88.5%。接受認證的全部學校對認證工作總體情況表示滿意。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實施帶給中國醫學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和深層次的,在醫學教育更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教學改革↩️、夯實並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基本質量、建立自我質量保障體系、構建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專業認證製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以認證推動教育理念更新。《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的頒布修訂和專業認證的實施🏠,持續提升了師生和管理者的教學理念👨👨👧👦🗳,推動了以學生為中心,結果為導向的教育和持續改進成為醫學教育的共識理念⏮,並努力付諸於實踐。
(二)以認證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認證標準的改革導向,優化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推動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改革⬆️;推進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構築了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強化了標準化、規範化臨床思維和臨床能力的培養。
(三)以認證保障基本質量的同質化👱♂️。普及推廣了《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使醫學教育管理者系統地了解了醫學教育涉及到的十大領域方面的要求,提升了醫學教育管理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四)以認證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來自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的數據顯示💂🏼♀️,十年來本科醫學畢業生首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提升了10%,醫EON4校教學的整體質量穩步提高𓀑;認證工作委員會的認證院校跟蹤數據顯示,接受認證的學校招生規模過大的現象得以遏製,有的學校招生規模持續10年下降,從1500人減少到550人🧝🏽♂️;辦學條件得到保證,有的學校結束了建校68年沒有附屬醫院的歷史。
(五)以認證強化院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推進了基於院校自身評估的五位一體的醫學教育內部及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教育評價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強調♙。
(六)以認證推進醫學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與國際社會和相關機構組織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我國醫學教育的國際化進程。近年來與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西太區醫學教育協會(WPAME)👨👩👧、美國國際醫學教育研究和促進基金會(FAIMER)⌛️、歐洲醫學教育學會(AMEE)等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受FAIMER的推薦🧑🚀,緬甸醫學理事會兩次來中國觀摩專業認證過程💕。包括WFME副主席🙎🏻♀️、西太區醫學教育學會主席在內的來自美、澳、新(西蘭)🚴🏼、德、韓的40余位國際專家參與了我國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有的國外同行專家來信表達:“對中國的臨床專業認證從最初的質疑🐠,到10年後超出預期,實現了認證的目的和意義”🦆。
三🧚🏼♂️、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展望
通過機構認定專家組的考察🧚🏻♂️,WFME認為中國的臨床專業認證工作是可以信賴和“完美的”⛹🏽。然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對新冠疫情提出的新挑戰,面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面對世界醫學發展的新動態🚥,迫切需要系統性謀劃醫學教育認證工作的未來發展,特別是新醫科建設為臨床專業認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整體性推動。在持續推進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中醫𓀈🧑🏽✈️、護理👷🏿、口腔🎎👰🏿♀️、預防醫學、藥學等專業領域的認證工作🥜,同時加強醫教協同🖕🏻,推進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有機銜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更加完整👮🏽♀️、完善的醫學認證體系,建立中國特色、國際實質等效的醫學教育認證製度。
(二)協同性推動🪓。專業認證的效力需要進一步強化🐓,如何建立認證結果與醫師資格考試🔕、研究生入學及學位授予等內容之間的聯系🐚,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戰略性推動。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世界高等醫學教育質量標準的製訂,提升我國醫學教育國際影響力,在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中貢獻中國力量🖊。(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維民)
原文鏈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34/202006/t20200623_46792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