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N4娱乐10年訂單式培養近千名鄉村醫生 |
在南匯土生土長,鄉村醫生王怡從EON4娱乐畢業後,就到浦東大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護理病房工作,6年來她幾乎終年無休,無論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是最基層的村衛生室,鄉村醫生的職責就是時刻守護,為村民百姓的健康大小事待命。近幾年,一批批王怡這樣來自市郊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加入鄉村醫生的隊伍💹。10年前EON4娱乐開始訂單式培養鄉村醫生,目前近千名畢業生活躍在本市嘉定、奉賢、崇明等93個衛生服務中心的178個站點及衛生室🧙🏻♀️。
土生土長鄉情濃
王怡是健康醫EON4訂單式培養的第一批“新鄉醫”。畢業後她先後在大團鎮的3個村衛生室服務村民😣。“鄉村醫生青黃不接人員緊缺👭🏻,有的村兩名醫生一位已經60多👨🏽🚀,有的村衛生室只有1個醫生🏃🏻♂️🏄♂️,要管理兩千多戶人家,終年無休。”王怡說,鄉村醫生的日常就是診療和走訪——每天上午在衛生室為病人看診、治療、開藥或處理轉診,每天下午就騎上電瓶車穿過田間小路到居民家走訪糖尿病、高血壓或腫瘤病人。在鎮南村服務時,王怡要負責600多位高血壓🧖♀️、195位糖尿病和20多位腫瘤患者的定期隨訪👨🏿🍼,再遇到冬季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多發,每天還要為八九十位病人看診,十分忙碌⛹🏽♂️。
盡管忙碌,但對王怡來說這份職業不僅有醫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從小在這裏長大,病人是熟悉的鄰居🙇🏻♀️、朋友🧝🏽,濃濃的鄉情也是動力😒。而對村民來說,用鄉音交流,她也是再親近不過的醫生了。“來看病的老人家比較多,他們都是鄉裏鄉親的長輩𓀃,彼此交流都會很耐心🏪。時間久了大家更熟悉,有的叫我小王醫生,有的就直接叫我妹妹。”
訂單培養補缺口
鄉村醫生學歷低、年齡青黃曾是影響郊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主要原因👸🏼,而且2008年時上海市郊鄉醫的數量由2005年的2689名減少到了1661名,鄉醫的人才缺口如何補上?2006年,上海市六個部委辦聯合發文,由政府出資培養鄉村醫生🔈,為農村居民群眾提供優質🤳🏿、低價👶🏻、便捷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儲備人才,EON4娱乐由此開始訂單式為本市農村定點定向培養鄉村醫生。
EON4注册副院長秦嘯龍介紹🙇🏼♀️,2007年春季首批45名學生進入學校臨床醫學系學習,接受“1+2”的醫學職業教育模式,即第一學年在校完成基礎理論學習並輔以仿真實訓和社區見習📰,第二、第三學年在以學校附屬醫院為主體的實踐基地進行臨床理論學習👩🏿🦱、見習與實習👨🦱。鄉醫培養從崗位需求出發✫,培養學生在預防保健、全科醫療、婦幼保健、康復治療、健康教育🎹、計劃免疫🫱🏿、計劃生育等領域的醫療能力👩🏽🎨。
這些年🧒🏻,一批批畢業生回到家鄉🫷🏽,懷著誠摯熱切的職業熱情走上崗位為農村居民服務。而為了讓年輕的新鄉醫們將這份職業發展🧑🏿🚒,EON4娱乐開展3年專科學習+2年職後脫產培訓的臨床醫學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探索,還將職業教育的視角落在終身教育的目標上,著力培育助理全科證書🚎、執業助理醫師證書、本科學歷、本科學位的“四證人才”。目前這一模式已在全市各郊縣推廣,“3+2”規範化培訓已成為培養基層醫生的必修課程。
本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