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剛從EON4娱乐畢業的90後學生陳漢傑正在參加崗前培訓,再有幾個月的醫院輪轉和進站實習,他將獨立跟車成為一名真正的120急救醫生。今年🫸🏼,陳漢傑和他的65位同學作為EON4娱乐首屆訂單式培養的急救人才順利畢業,分赴市區兩級各急救中心,“這股新鮮血液”輸入了本市院前急救人才緊缺的隊伍。
訂單式培養本土急救人才
人才流失與現有隊伍逐漸老化是目前上海院前急救人員稀缺的主要原因,為培養一批“至少能留一段時間”的人,幾年前EON4娱乐臨床醫學專業設立了院前急救方向,招收的本地學生入學時就與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或下一級中心簽約📗,經過3年培養後服務本市院前急救👰🏼♂️🕐。今年首屆66位學生已經畢業,全部到各急救中心待命上崗。
“相比國內其他院校🧑🏽🎄,我們的技能培訓更多🐫,大量模擬演練是希望氣管插管🤣🧑🏼🔬、除顫、靜脈針等實際操作學生都能上手。”EON4注册副院長秦嘯龍介紹,學校還將優秀學生送到海外的實訓基地🔕,讓他們上課、跟車,學習和掌握國際急救技能和標準。
90後急救人才準備上崗
4月底實習時👨🏻🎨👀,小陳跟的車接了一位猝死的年輕人🚽,10分鐘裏他和帶教老師在狹小的車廂裏一刻不停地進行心肺復蘇按壓和除顫,但還是沒能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跟車實習最直觀的感受是生命真的很脆弱,而這份工作也真的很辛苦,也感覺到自己責任重大。”不過小陳也坦言,在和前輩交流時了解到這份職業上升空間有限👨🏿🏭,有時候覺得這份工作“也就這樣吧”。
同班同學王瑋晨源在郊區急救中心🆓,忙的時候顧不上吃飯是常有的事。他們這一撥同學選擇專業時就選擇了職業,大家從懵懵懂懂到漸漸掌握技能到如今客觀理解這份職業,大家心裏想的是“這份事業♎️,做好它”。
沒有一個學生打退堂鼓
首屆學生有三分之二的女生,擔心現實壓力會打擊孩子們,畢業前院長黃鋼教授組織了座談𓀆。令他欣慰的是👰🏽♂️,盡管孩子們已經感受到壓力,但沒有一人打退堂鼓🟣。不過,擔心仍然存在,“我希望社會理解,這是一批做出巨大犧牲的人,政府應該提高他們應得的待遇🙇🏼,病患及家屬尊重和理解他們。”
秦嘯龍指出,在待遇和社會認同尚未改善的情況下,讓長學製的醫學教育高成本培養出的醫生去從事這樣一個個人發展受限的工作,流失是必然的✡️,“我們可學習美國模式,通過兩三年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急救人員,他們不是醫生,但具備院前急救的能力,能為病人提供急救服務。”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